1992年 > 目錄

魅力男子張國榮


無窮魅力,人見人愛,他是如何成長的呢?

 

/images/0000/6747/test007_1_.jpg     

張國榮輕輕鬆鬆的回來。現在的他沒有心理壓力,接拍他喜歡的電影,正如他今天來跑馬地與我們傾談一樣,他說:「我今日無帶袋,無帶煙,亦無帶錢。」了無牽掛,自由自在。

  

劉國昌拍《藍剛傳》的外景地,說話最多的是張國榮。

 

阿敏,你陣間由呢度移去個度,支飲筒咁揮就得囉,我一陣真係咀你㗎,我唔卸你㗎。

——得啦……得啦……呢個最正架嘞。

安靜的一間破舊大屋擠滿了不下二、三十個人,只有他的動作最醒目。

 

張非常自信他的演技。

 

我地在電視台嘅訓練,每個Turn都非常完美,一轉45度,就係個度。

  

        

《藍剛傳》的飛哥仔一手抓住陳年冰箱,起勁拉開,立刻就搜出一樽老式可樂。

 

——阿敏,陣間你揸住支可樂,記得咁揸,遮住呢個Logo,個陣無呢個Logo,而另一隻手拿著的開瓶器已扣上來,一抽,汽水蓋飛起,掠過雪櫃頂,飛往牆角

 

——每一個Turn都非常完美,一轉45度,就係個度。

 

上一個shot,劉國昌有地方不滿意,要再拍:開雪櫃門、拿汽水、翻轉收音機殼,轉身

 

——Cut,劉國昌有點猶豫,張笑著扭計。

 

——得啦……得啦……呢個正㗎!Larry笑了笑,說:好啦,好啦。

 

張知道自己可以去到邊,又已經去到邊。

我好想做《霸王別姬》不過事情已經去到No Return的地步,只好算。

他在「號外」的一輯花旦照是要向全世界証明:

——你話啦,我係唔係最似?你睇過John Lone個啲,似唔似洪朝豐個啲,係晤係有啲似鬼婆扮花旦?

 

張的自信在某一程度上只是在Flirt。

他Flirt自己,Flirt別人,Flirt全世界,FIirt戲,FIirt生活。

他可以Flirt又懂得Flirt。

 

宣布最佳男主角我在台上的大電視看到他緊握兩手,凝視舞台,他是緊張的。

——最衰林青霞啦,一開頭還未放片就說最佳男主角是張國榮,我以為得緊啦。

林後來開腔宣佈得獎者的名字,不是張國榮,張的第一個反應是:

立即跳起來,笑容滿面,與身邊的郎雄握手,中間沒半秒失望,反應一流。

——其實都在做戲嘛,每個在場人都在演戲。

——要怎樣去比較呢?我入場個陣圍觀的人,人山人海,我知道乜嘢叫做Stardom。

張是知道自己已經去到邊。

 

《阿飛正傳》有一場戲,張自床上起來,放了一張唱片,

然後獨個兒在跳舞,舞吧,舞吧,舞吧,舞到露台去。

我相信在現實生活中他也會這樣的,放一張唱片給自己,然後獨個兒在跳。

 

——我思想上可以是By Sexual,我可以很容易愛上一個女子,又可以很容易愛上個男子。

例如Robert De Niro,各種不同的角色都吸引人。

我好想做戲,做到老,去做不同的角色,

電影是最大的夢,我喜歡發夢。

我又覺得他在起舞了。

張,舞吧,舞吧,舞吧。

魅力無窮,人見人愛,他是如果成長的呢?

        

 

要寫張國榮,是一項似難非難的任務。大家對他的一切也很熟悉,但卻不期然希望再知道與他有關的人與事,包括他的生活、他的思想、他的未來,甚至是他的點點滴滴,我們似乎不忍心忘掉這個魅力無窮的男人。

 

張國榮似乎天生已是一個演戲架子,看著他滔滔不絕地訴說自己的故事,不期然已令人認同了他的角色。

 

張離開我們時,說過他是會回來的。今番他的重現大銀幕,只是表明他是捨不得演戲這門幻變多姿的藝術,忘不得深愛他的觀眾吧了!別人說他的回來是出爾反爾,其實是不公平的指責,大家又何妨再來多個視覺享受呢!

 

《家有囍事》及《藍剛傳之反飛組風雲》是他重投影圈的新作。兩部電影的角色也截然不同,《家》的他是女人型的姿整男士,對他來說是個新嘗試;而《藍》片的張國榮則是扮飛仔頭頭,但卻與《阿飛正傳》的旭仔不同,前者的他較為cool,但如今的他卻較human及粗魯,此飛不同彼飛,但兩者也同令人迷醉。

 

無論如何,張國榮說這將是其最後一部飛仔戲,他不想被定型,兩部對他來說已甚足夠。其實難怪不斷有導演邀他演這種角色,他的氣質神韻、眉梢眼角、舉手投足,仿佛已在告訴別人,他活脫脫就是六十年代的飛哥仔。

 

張國榮入行十多年,有辛酸,亦有喜樂,電視、電影,唱歌他已曾試過,他亦曾經歷過低潮與高潮,品嚐過失敗與成功,但他從沒埋怨,亦不會因這些不快事而不開心及失落,真實的他,是很樂觀的。

   

/images/0000/6749/test003.jpg

/images/0000/6751/test006.jpg

/images/0000/6753/test008.jpg

 

「我很少有不快樂的時候,未試過suffer無錢開飯。雖然初出道時只得一千元月薪,交屋租已去了五百,三餐也在麗的電視的canteen攪掂,每月只剩回幾十元,但我無regret過,對我來說這種生活已可滿足。雖然我來自broken family,但也不能代表甚麼,這世界並不是只有我一個人是這樣。」

  

/images/0000/6755/test009.jpg    

無可否認,張國榮是一個幸運的人,即使當時有人曾向他柴台,甚至出口縱傷他,但這些不友善的人也只屬少數,而且是他不相識的人。

 

「我身邊有很多疼錫自己的親朋戚友。」他感動而驕傲的說。

 

張國榮承認自己在麗的電視的時代得到了很多東西,他初步的演戲知識及經驗也由「母校」學到。但到拍譚家明的《烈火青春》才使他了解真正的演戲方法。

 

「而且我在那時認識了張叔平,香港竟然有咁好的Art Director,那是很令人開心的事。」

 

電視圈與電影圈雖然同是在框框裡做戲,但兩者畢竟是有分別。

 

「在電視上我學懂了overdo,這種演繹方式在電影中需要重新調節。」無論如何,演繹方法是跟隨導演的要求而有所改變。

 

「例如吳字森是不會壓抑演員的情緒,會任由他發揮,這樣下去,演員的演繹方法可能會流於誇張。但王家衛則要求自然流暢,會將你的火位壓低。」由於王家衛覺得自然勝於一切,王常教他做一些小動作來表現心情及個性。

     /images/0000/6743/test002.jpg

 

演戲是一種奇怪的藝術,你熟悉它,它便會對你俯首稱臣,你摸不清它的竅門,它便會作弄你。正如張國榮說電影是一種give and take一齊做,視乎兩者的比例而定。

 

「譬如從王家衛處,我take到很多東西,吸收了很多新鮮的電影知識。」王家衛教他「入到一個set要識得攞嘢。」他說攞到了。

 

張國榮有一個特別的外號,叫「張一組」。他說自己不喜歡同時開幾部戲,即使是一部戲,也只希望維持每日一組,他認為只有全心全意拍一套電影,戲味才可更濃郁。

 

「這是香港電影一個極不健康的現象,我認為maximum每日拍兩組已很足夠,一組會有sparkle,到組半樣子已開始殘,所以拍戲的中間一定需有break。」

 

為了令自己全情投入去每一部電影,他會盡量保持每年只拍一至兩部戲。

 

「但我對演戲並不是抱著玩票態度,只是我希望使自己能保持最佳狀態下接每部戲。」

    /images/0000/6745/test001.jpg

  

《英雄本色》那正義澟然的杰仔,《倩女幽魂》那款款情深的書生,《胭脂扣》那儒弱無奈的十二少,以至《阿飛正傳》那沉鬱含蓄的旭仔,也代表著不同歷程的張國榮,由這些萬變多端的角色當中,是可竅見張的成長進步。但你會發現所有戲的共通點,是他的出現必會吸引著很多女主角,戲中的女演員全也很痴情,現實生活的他,是否一如其在戲中的魅力?

 

現在的張國榮自言較以前敢言,對看不過眼的事物不再緘默,不會抑制自己的言論,當然,他是會看清形勢,以不傷害別人為基調。

 

「我是很respect別人的人。」

 

/images/0000/6757/test004.jpg    

張國榮對劇本甚至導演的要求是怎樣?

 

「我並不認同香港電影的即場度劇本,只有完整的script,才會有健全架構,否則故事可能會東一撮、西一撮,令人有支離破碎的感覺。」

 

他認為演員只有在拍前一星期或之前收到對白稿,才有時間將它們融匯貫通,捉到角色的神髓。

 

「當然,現場度對白是完全適用於一些sit com的小品戲。」

 

「另外,我認為以香港這個先進的電影制度,所有戲也應採用現場收音。」事實上,現場收音是聲的演戲,可捕捉演員當時的情緒。「我很怕聽見戲中配音員的聲音。」

 

其實由以前到這刻,張國榮也有一個心願,希望可嘗試做導演的滋味,他肯定在不久的將來,會暫別幕前,專注導演的工作。其中一部他心慕已久的題材,是浪漫淒迷的《再世紅梅記》,將這殺死人的故事加上animation,他的評語是:「visual一定很大,很美。」

 

張國榮希望自己到五、六十歲仍可繼續拍戲,但對唱歌卻有另番見解。

 

「我相信很多人會喜歡看我演卅歲以上的角色,但唱歌則全不是這回事。我不希望自己現在還穿一些金光閃耀的歌衫,在台上唱著情歌,當然,我的歌喉仍是很好。」

  

張是一個真性情的人,不喜扮高調,所以他會說:「我看戲不一定看art film,只要是好戲我也喜歡看,因此我是commercial film的擁躉,例如我鍾意Silence of the lambs(《沉默的羔羊》),戲中的powerful令人不寒而慄,尤以Jodie Foster及Anthony Hawkins監獄對話及警員被劏肚掛上獄外一場為甚。」張又表示很欣賞一切美的事物,愛一切美的人,「所以我會去愛Taxi Driver(《的士司機》)中的Robert De Niro。」

 

張國榮是一個唯美主義者,拒絕看一些悲慘、不開心的新聞,凡事只看好的一面,因此他活得很快樂。

 

/images/0000/6759/test005.jpg    

家庭生活對張國榮來說是很重要,他對於香港人只懂創造,不懂享受家庭樂的態度極不認同。

 

「麥嘉曾對我說,他不介意屋子是否在裝修,地方是否乾淨,你只要給他四呎半床位睡覺便可。但我認為屋企要everything go into detail,因我很大部分時間也留在家裏,everything gonna be talk of my life在我屋企。」

 

張國榮承認非常享受目前的生活,他甚至懷疑自己應否移民:「我不是regret,只是有second thought,其實心情很矛盾,在香港時會覺得幾好,回到加拿大又會覺香港更好,but now I miss Canada,那邊所有事物也較slow,人亦很friendly,可能是multi cultural country,人不efficient,雖慢卻會給你感覺到他們是很俾心機工作。」

 

 


電影雙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