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 > 目錄
談一談不經修飾的張國榮
張之亮——59年生。TVB演員訓練班出身,做過演員、編導、劇本家、副導演等各種工作,89年開始擔任導演。92年以《籠民》一片,獲得第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作品獎、劇本獎、最佳男配角獎、導演獎等多個獎項。這次98年冬以查理卓別林的KID為原型,和張國榮共同製作一部叫《流星語》的作品。
「能一起做事,並且帶給我歡樂的人」
——請告訴我一下這部電影的製作經過。
現在香港處在最蕭條的時期,加上人才外流好萊塢的,再加上版權問題還沒有得到妥善的解決,致使盜版影片泛濫,看電影的人越來越少了。
在這種情況下,在「使香港電影界重新充滿活力」的這個願望下,和同行的五位導演結成了「創意聯盟」這個組織。
五個人,每人導演一部影片,然後集中起來低價出售,以便讓更多的品質優良的影片問世。
這樣的話,製作經費就必須盡可能地壓縮在最低限度。張國榮對我們的主張表示贊同並且也無報酬地參加了這部影片的拍攝。
——聽說這是創意聯盟製作的第一部影片,其中男主角為什麽選中張國榮?
因為在談到報酬問題的時候,有許多演員面露難色,而張國榮接受了邀請,當時真的令我很為之震驚。張國榮能出演這部影片會帶來很多效果。首先,他的演技有實力,他出場就等於說會很上座。作爲國隊派影星,他在國外也是很有影響力的。這樣的大明星能夠第一個帶頭,會對其他影星有刺激、促進作用的。對於一部影片來講能夠確保演員的演出是件很難的事。我想他帶頭出演這部片子,以後一定會繼續有人出來和我們合作。
——為什麼把卓別林的THE KID拿來作為這次作品的原型?
因為我覺得現在的香港和當時卓別林活躍的時代有箸共通性。經濟蕭條,在此時期更應該是大家需要歡笑的時期,最向大家問什麼是最寶貴的東西的最好時期。在物欲主義泛濫、蔓延的社會中,真正寶貴的是愛、是心與心的交流。
這部影片就是以養父和孩子之間心與心的交流為主題。而且對於張國榮,首次飾演父親的角色對他也是一次挑戰性的嘗試。
——聽說張國榮是這部影片的共同製作者,是從劇本開始就一起製作的嗎?
選中這個題材的是我,劇本、場面設定等工作是一起共同進行的。他能直截了當地說出自己的意見,我也同樣地提出自己的看法。總之,我願意傾聽第三者的意見和看法,是以如果是好的意見就採用,這樣的態度來工作的。實際上他的確有很多好的構思。
——作為合作夥伴,你認為張國榮怎麼樣?
因為他是一個能從創作的觀點對話的人,所以很容易溝通。再加上拍攝時他又非常合作,很能理解低預算拍攝影片的目的。攝影時用的車是他從朋友那裡借來的,在上海拍攝時他又為大家安排旅館等,全靠他了。(笑)
——他和一起合演的男孩子真的像父子一樣親密嗎?
是啊。他經常留神觀察,希望在孩子能夠在發揮好的最佳狀態下工作。不光是小孩子,對他的共演者啦、攝影組的工作人員,每一個人他都非常注意照顧。可能在他看來,他覺得在一起工作的人都應該是快快樂樂的,他甚至時常注意周圍人的情緒,如果當地看到誰難過的樣子時,他就會若無其事地到他身邊和他打招呼……不僅僅是為了達成目標,對於整個工作他都會以關心的姿態對待。我認為這是他之所以能成功的秘訣。
除此之外,我又發現了一點,他總之是一個非常「感性的人」,他憑感性行動,如果認為是好的,他會集中全力到最後。如果他是一個以某種理由首先去考慮、去衡量得失之後再行動的人的話,我想他不會做到那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