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 > 目錄
翁靜晶專欄:誤信讒言
(水晶球專欄)
每一齣電影,都為參與其中的人,帶來不同的希望。出品人和投資者,只望票房賣個滿堂紅,一本萬利;導演和演員,更會憧憬領受獎項,揚威於電影節。當然,亦有個別的例子,明知道是毫無價值的「爛片」,仍接拍下來。這類的藝術人,若不是純以賺錢作出發點,就是因為誤信讒言而受了騙。
張國榮接拍《紅樓春上春》,絕不可能是為了那份微薄的片酬。年輕小夥子,容易聽信美言。在娛樂圈打滾的片商,都擁有一根三寸不爛的舌頭,像毒蛇哄騙亞當和夏娃偷嘗那誘人的禁果,必能找到弱點,攻陷被哄者的心房。
從來未會直接問過張為甚麼會拍下這樣一部爛片,原因是不忍心去問,知道《紅》片是他心頭上一根拔不掉的刺。像這樣的刺,他心裡面是不少,更可悲的是他記憶力偏偏又不賴,最後積存下不少毒素。
未成名的日子,張國榮承受過慘無人道的對待。我在場耳聞目睹的,最淒涼悲痛的情況,發生在製作《楊過與小龍女》的時候。最貼切的形容,是「簡直沒有把他當人」!期間的情節,留作後話,但其中關係到前因後果的,有兩件事。首先,片場有人「有意無意」地問張:「這是否你第一次拍古裝片?」他正猶豫,已有人高聲「搶答」:「不,這傢夥拍過《紅樓春上春》,鹹濕片!」
張國榮強忍不悅,只是想辦法扯開了話題。《紅》片也是令張無法與陳百強在《喝采》中競爭的絆腳石。《喝采》中的十個鏡頭,不失為沖淡《紅》片壞印象的方法,性格鮮明的奸角,至少能夠蓋過「三級片演員」的形象。任何人都可以淡忘掉《紅》,張卻始終不能。陳百強曾說,張是「受了騙」才接下那片,若真如此,難怪他耿耿於懷。
知道他把事情緊牢記憶在心中,是多年之後當他參演劉家良執導的《新最佳拍檔》,他的一句話,頓令人萬般滋味湧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