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喝采


 

 (摘自翁靜晶《瑣見瑣文》)

 

四月一日下午六時許,聽見同事們發出一陣驚呼——「張國榮墮樓身亡」。第一反應,全屬謠言,是愚人節繼「疫埠宣言」後又一惡作劇。

 

再過十五分鐘,有線新聞證實噩耗,整個人腦子突然一片空白,千萬個問號隨後在腦中浮現。張國榮在自己心中一直是位智者,何以在四月一日,竟成了自尋短見的愚人?

 

我認識的張國榮,是充滿上進心及有鬥志的青年人。跟他接觸的一段日子裏,彼此都是反叛的一群,不輕易被外來因素打倒。

 

在疏於往來的十七年間,哥哥事業、愛情皆得意,生活無憂,比較起來,他是「人上人」。要尋死,輪到自己也輪不到哥哥。

 

一九八0年拍攝的一部電影《喝采》,第一男主角陳百強死於非命,第三男主角鐘保羅跳樓自殺。短短廿年間,兩次白頭人送黑頭人。

 

偶爾在街上碰到哥哥,也提起過這事。沒想到,現在竟連身為第二男主角的哥哥也遇到同一命運。接連的不幸事,令《喝采》變成悲劇。

 

思想十分紊亂,睡不安穩做亂夢,見到逝去的朋友們,也夢見過最懷念的外婆。夢的結局,是自己患上非典型肺炎。從咳嗽中驚醒,依稀記得夢到丹尼,他對我說:千萬不能自殺,精神遇到困擾,要切記向心理醫生求助。

 

科學化解釋,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在情緒極度低落時期,坦言也有過輕生的念頭。然而,想到仍未對父母盡孝,亦未對社會盡責,對國家盡忠。既有死的勇氣,倒不如用這份勇氣繼續生存。

 

感謝報夢者,作為《喝采》中唯一仍生存的角色,我會勇敢繼續前路……

 


香港雜誌

LeslieCheungCyberworld © 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