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為什麼張國榮那麼值得懷念?


 

 2011-04-12

 

每年四月一日前後,跟張國榮(Leslie)有關的聲音與影像,總會像季候風那樣由四面八方迎面撲來,究竟為什麼在Leslie死後的這八年內,遠比他死前的八年,有更多人談論、分析、懷念和消費張國榮,為什麼死了之後,張國榮的偶像地位反而更穩如泰山,大有後來者無法居上之勢?

 

 

無可替代的浪漫象徵 

 

    

對那些生於上世紀六十年代,成長於七十年代的人,張國榮是一個無可替代的浪漫象徵,他代表的那種港式浪漫、不羈和任性,對香港人這些政治孤兒有一份難以言喻的吸引力。如果其實都幾悶的《阿飛正傳》堪稱浪漫經典,那是張國榮成就了王家衛,而不是王家衛造就了張國榮。他的死所以震撼,因為他以義無反顧的方式提醒我們:沒有腳的小鳥無論飛得多麼高,多麼遠,也終有被現實這麻鷹吞噬的一天。

 

可是他對今日的年輕人可以有什麼意義呢?只要你看過幫TVB揀蟀的《超級巨聲》,就會明白為何張國榮那麼值得懷念,這些希望在樂壇佔一席之地的新秀,不管唱的是十麼歌,來自什麼背景和受過什麼訓練,個個都像小學生那樣服從紀律和害怕權威。不管評判說的話有沒有道理,他們總會恭恭敬敬地說「多謝老師」。這樣甄選出來的一批歌手,自然聽教聽話,好使好用。

 

 

活出我行我素的自信

 

從小就缺乏父愛的Leslie,比任何人更想得到社會的接納和大眾的認同,他極度渴望甚至需要成功,但他堅持要以自己的方式成功,他唱歌跳舞,不只要取悅別人,也要表現自己。至今還記得他參加比賽演繹Don Mclean的名曲American Pie,他的歌並不是唱得特別好,但那份「不會為自己是自己而向任何人道歉」的自信,卻無法不令人另眼相看。今日愈來愈多人懷念張國榮,跟他那沒有塑膠味,有血有肉的authenticity大有關係。

 

當然還有他結束自己生命的選擇和方式,如果時間證明,張國榮會像李小龍那樣在香港人的心裏長留印記,那是因為他用無可否認的行動來證明,他的憂鬱不是姿態,他的憤怒不是演技,他的反叛不是造作,他的戲劇正是他的人生,張國榮的形象因而成就一種殉道者甚至悲劇英雄的高度。

 


信報

LeslieCheungCyberworld © 2024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