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鼓手》輸得不甘心


 

 

三月份的十多部港片中,失敗得有點不甘心是楊權執導的《鼓手》,本片雖有缺點不少,但同樣也有很多優點。其中描寫盧大偉與張國榮之間的父子情,就付出了很大的誠意。而楊權也試圖利用盧大衛這個編劇家的角色,抒發他對時下電影只重包裝忽視內容的一番感慨,並冷嘲熱諷地指出電影成了商品之後,就快可以在超級市場內擺賣(電影錄影帶)。

 

這些作者個人感觸,很難說對與錯,大概都是見仁見智的問題。但如果退一步去想,電影能夠成為藝術品固然好,但若淪為商品也並無不妥。畢竟電影是要用錢去拍出來的,而且還要放在市場交易,凡交易的東西,就很難脫離了商品的本質。

 

個人覺得,《鼓手》如果在包裝方面求精細一點,觀感可能會好-點。首先是片中的鼓技不夠勁,顧嘉輝可能因長期為電視劇作主題曲的關係,歌曲抒情有餘,但《鼓手》裡面的配樂,聽起來就覺得與鼓樂的節奏格格不入,氣量與剛勁都不足。

 

打鼓既然是最難學的樂器,就應該有點特色才是。筆者少年時就曾看過邵氏-部由凌雲主演的《青春鼓王》,故事內容已忘得一乾二淨,但片中鼓樂的強烈節奏和那句歌詞如「我是個爵士鼓手,一個發了瘋的鼓手…...」,至今仍清晰可認。  

 

鼓手在樂隊中的硬朗形象,在楊權的《鼓手》中是完全欠奉的。

 

1983-04-00

 


電影雙周刊

LeslieCheungCyberworld © 2024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