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

劉鎮偉談開拍《東成西就》的始末


 

 1993-02-18

 

(節錄自電影雙周刊第361期)

 

 

 

關於開拍《射鵰英雄傳》,是源於去年(1992)劉鎮偉與王家衛的澤東公司成立時,已有意籌拍一部時裝喜劇,後來武俠潮流興起,而且基於對《射鵰英雄傳》人物的興趣:譬如桃花島主的來由,歐陽峰是怎樣形成這樣性格,林朝英及王重陽的戀情,眾所周知,這些都是小說中所未曾暢述的,他們於是假設了一些可能性,才發覺大家的傾向都是把這些灰色地帶拍出來,就有點《射鵰英雄傳》前傳的味道,上集是述說各主角成名以至決定華山論劍,下集則是華山論劍及前後七天的事,但基於劉鎮偉較擅長趕戲,以便在賀歲檔能上畫,於是原先由劉鎮偉負責的下集便改成《東成西就》,以便觀眾毋須參考上集情節也可欣賞,人物是《射鵰英雄傳》的骨幹但是mad版。

 

舉例說,王家衛拍上集是希望由他去落實整部戲的調子,以便他這個長於「天馬行空」的人能有所依,而上集將於農曆年後繼續拍攝。

 

《東成西就》全片只拍了一個月十八日,共分了九十四組,兩位導演指揮三組輪流搶拍。

 

電影裡人物關係卻仍然是粵語長片式的:師兄妹,奸人奸妃,但最有趣的人物是周伯通,這麼一個除非是同性戀者,否則難以說服自己他對女性提不起勁的原因,故此,故事開始便以他暗戀王重陽為主線,加上劉嘉玲及阿B形象上較相襯,效果是很不錯,以往用大男人扮「細路」很作狀,但找劉嘉玲用女性反串卻出奇地可愛。

 

《東成西就》沒有很徹底玩舊,主要是外埠市場關係,只是那個「眉來眼去劍」是加了一點點那些令人會心微笑的東西——粵語長片的打鬥。

 

對於角色份量的分配上,劉認為他刻意有別於一般港產片把戲份分得較均勻的做法,而是根據角色發展所需要的戲份來分,期望是觀眾看過後會覺得那種份量是合乎劇情需要的。

   

  

 

劉鎮偉與王家衛

 

從談話過程中,劉便不斷地提著王家衛的名字,他倆看來是對要好的拍擋,而彼此認識是開始自「世紀公司」關閉後,王臨時頂替廖偉雄拍攝《孖襟兄弟》而認識,其後,劉效力鄧光榮的「影之傑」,於是便推薦王家衛,自此,便開始了他們的導演生涯。王之前是在無線擔當編劇。而當時「影之傑」的五部片,包括《猛鬼差館》及《旺角卡門》,平均都有千餘萬票房。

 

劉鎮偉曾經替王家衛寫了《阿飛正傳》中張國榮與潘廸華吵架兩場戲,王的處理劇本方法很奇怪,就是喜歡叫編劇多寫些稿,因為他相信人的腦中不可剩得一種表達方法,甚至乎王自己亦書寫很多稿,但只會愈寫愈精彩,極少有失手機會,但被壓迫的編劇,可能連一點腦汁也想不出,劉便嘗過這種滋味。

 

劉鎮偉表示不會參予拍攝《東邪西毒》,主要原因是無人清楚王家衛思考甚麼,要拍些甚麼。

 

他認為王家衛的《阿飛正傳》,其實並不屬於有嚴謹結構的影片,但每場戲震撼力如此巨大,純粹是導演功勞及演員功力,商業上明顯失敗,但藝術上是拍出了意外的驚喜。

 

而《東邪西毒》的取向上是非常商業,相信不會走回《阿飛》的類型,但亦不會是《東方不敗》或《新流星蝴蝶劍》,是王家衛風格的《東邪西毒》。

 


電影雙周刊

LeslieCheungCyberworld © 2024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