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讓我感動的《紅色戀人》


 

 

文:石子順  翻譯:resuridaisuki

 

在張國榮主演的電影中,最讓我感動的是,1998年拍攝2000年在日本上映的《紅色戀人》。

 

《紅色戀人》是一部愛情電影。背景是1930年代中期,是在國民黨的瘋狂鎮壓下,被捕的共產黨員幾乎都難以倖存的黑暗年代。作為香港電影明星,張國榮初次飾演被捕後又被處刑的中國共產黨幹部,角色難度極大。

 

站在很大的中國地圖前,充滿自豪,熱情地講述中國革命、參加長征的張國榮,閃耀著光芒。這個地下黨員叫靳,因頭部和身上留有彈片而時有發病,但他沒有停止工作,為了治療潛入上海。與秋秋(梅婷)扮作夫妻共同行動。

 

張國榮很大氣地演出了一個為貫徹思想和為理想而犧牲的革命家。在這裡,彷佛讓人想起60年代的中國電影《青春之歌》、《烈火中永生》等電影,扣人心弦,劇力緊湊。特別是讓人想起美男子明星趙丹,張國榮就像趙丹在《烈火中永生》最後那場赴刑場戲那樣威風凜凜,但沒有悲憤慷慨的激情高漲,讓人感到冷靜地迎接死亡的理性。不喊口號默默地面對死亡的處理,顯出90年代電影和60年代的不同,這種處理反而讓人感到告別生命的那一瞬間的痛和恨。

 

還有一個留在腦海裡的鏡頭,就是上海剛解放,在解放軍進城的隊伍裡,看到穿著軍服的靳和秋秋。張國榮露出一排好看的潔白牙齒,陽光笑容,跳著祝賀勝利的秧歌舞,給人的印象更是強烈。他那張明淨的臉,和面對雙親骨灰盒時兩眼流淚卻仍拼命地克制著的遺孤的臉,這兩張臉相重疊的時候,觀眾也禁不住難過、欲哭。為革命流的許許多多的血,勝利背後的悲傷,都因張國榮這一刻的笑容讓人突然感受到了,痛楚像閃電般傳遍全身。此時,讓人認識到,張國榮是個了不起的演員,不是一般的美男子明星。我有幸在張國榮的這部電影的這個場景裡,看到了這一感人的演技,所以,看2000年的張國榮寫真集《慶》時,對佇立於中國大地的張國榮的想法,會產生強烈的共鳴。

 

在20世紀末,張國榮用逼真的演技,喚醒了革命家的形象。導演葉纓沒有用中國的演員,而起用香港的明星,使這部描寫革命家的電影引人注目。葉纓導演之所以想拍《紅色戀人》,有他的理由。他向接受這角色挑戰的張國榮說:「靳不僅僅是個英雄,他也有苦惱和情感,是個有血有肉的人。他殉於自己的思想,但有幸在一生中經歷與兩位女性的愛。靳是生活在幾乎被忘卻的年代的人。我受到這個故事的震撼,它以1930年代的舊上海為舞臺,這是應該永遠留在人們記憶裡的年代。」

 

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有著另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為革命活動賭上生命戰鬥到底的男人們,張國榮沒有掩飾在知道這些事時感到的震撼。他的話,彷佛傳遞著他一邊化解這個震撼一邊演繹著靳的內心變化。靳在刑場的那場戲是這部電影的高潮,張國榮默默的沒出一聲,拖著鐵鏈堂堂正正地站在射擊隊的前面,彷佛讓人想到方志敏、瞿秋白也是這樣的,他那充滿信念的演技,深深地感動了我。槍聲響起,生命就像一下子繃斷似的,這種沖擊是非常大的,葉纓在這裡給予的是切身的痛。令人感覺好像是自身被槍擊一樣的,癡迷於演繹者張國榮的凜然。

 

《紅色戀人》可以說是部因為有了張國榮的主演才成功的電影。從葉纓導演開始準備《紅色戀人》的1995年到1998年的4年中,張國榮主演的作品有11部。他自如地演繹著廚師、歌王、電影導演、同性戀者等角色。張國榮在《紅色戀人》中,完全改變了他之前的角色創作。葉纓導演也不是沒有考慮過起用中國演員。可是,比如說,姜文在《紅高粱》裡的印象太深,張豐毅不像都市人。葉纓導演要求的是,一個有國外留學經驗、外語嫻熟、思考細膩、形體華貴而帶有韌勁、理性卻又有陰影、深愛著亡妻、不像革命鬥士的地下工作者形象。

 

由於與以往在中國電影中出現的革命家形象有所距離,大陸觀眾對張國榮的看法較強烈,他們從王家衛的《春光乍洩》等影片得出的印象,張國榮是帶有同性戀者「危險味」的香港電影明星。因此,起用張國榮演革命家這一角色,是一種決斷(???),也是打破中國電影常規的一種意思。

 

問過葉纓導演這部電影在中國的評價。葉纓導演的母親安祺是長春電影製片廠的演員,曾活躍在建國初期的中國電影舞臺上。安祺周圍的幹部級電影人都說,這電影「不好」,「帶有反革命性」;不喜歡起用張國榮,影片沒有呈現處於生死關頭的地下工作者的緊張感;黨員不會為了個人感情而暴露身份向國民黨「自首」;沒有描寫黨的組織;為何要起用外國人演重要角色等,否定意見層出不窮。

 

還問了葉纓導演另一個問題。之前的《紅櫻桃》,這次的《紅色戀人》,都是中國電影,為什麼用外國人演,大部分的台詞也是外語,為什麼有這樣的安排。想不到葉纓導演竟「告白」說,實際上我自己外語不行。還說,賣瓜的再怎麼誇瓜甜瓜好也沒人相信他吧,描寫中國革命也是如此。中國人自己再怎麼唱讚歌也是不大有說服力的。所以,用外國人,從外國人的第三者眼光來看的話,就會誕生新的故事,就會去重新審視,衝擊也更大。

 

文革時,張國榮的祖父在中國呆不下去,父親的存款被沒收,從這些事來看,對張國榮來說,演共產黨地下工作者是有難度的吧。或許心中有某種抵觸吧。
即使與祖父、父親有不同的想法,張家陷入困境,父親酗酒,父母親的關係出現問題,自己的英國留學被迫中斷,原因也都是經濟上的。如果是來自於文革的迫害,那麼或許會對指導中國政治的共產黨產生厭惡感、對立感和不適感吧。

 

可是,張國榮演的靳,沒有任何的動搖,一貫的堅強。葉纓導演對張國榮的演技稱讚道:「張國榮很好地演出了我要求的,不,是超越我要求的,純粹追求共產主義理想的主人公」。他的表演非常出色,執著逼真的演技,是在香港電影中的演技的一種飛躍。日本觀眾也是讚聲不斷,對他的評價也更高了。「張國榮的演技會如何展開,一直捏著把汗。對張國榮有了新的認識。在如此探究革命家形象的高超演技裡,燃燒著他那專業的演員秉性。」

 

這裡有一種叫演員秉性的東西。如果是想演的角色,即使是從他人手裡奪來也要演到底的秉性。並要徹底地溶進角色,為角色全身心投入的秉性。張國榮在香港電影裡也挑戰各種角色並獲好評。在中國電影這個舞臺上,飾演至今未曾演過的,和自己年齡相仿的共產黨員角色,這大大地刺激了他的演員秉性。

 

有了有魅力的角色,過去的拘束障礙都煙消雲散了。靳這一角色,就是這樣的。是有很大難度的角色,不使自己身上的那些過去的東西都消失的話則難演好的角色。為角色創作時的內心格鬥大概也是激烈的吧。

 

張國榮,遇到葉纓導演,遇到了祖父、父親都不太有好感的中國共產黨員角色。這是對男人的挑戰,也是對演員的挑戰。演員秉性被測試。張國榮的心中有過動搖吧。身體有過顫抖吧。然後,靳誕生了。張國榮的戲路在擴展,產生了更強的自信心。

 

《紅色戀人》,對張國榮來說,應該是部值得紀念的電影。

 

摘自《中國電影的明星——朱旭,姜文,張藝謀,張國榮》中的張國榮篇《演技派貴公子——張國榮》

 


 

作者簡介:石子順,和光大學教授。1935年在京都出生,至1953年居住於中國東北。1961年畢業於東洋大學文學院。從事電影評論,中國電影的字幕翻譯。以後與手塚治蟲的漫畫相遇而開始漫畫研究,和手塚治蟲有20多年的交往。主要著作有,《漫步中國電影》,《電影366日館》,《中國明星故事》,《手塚治蟲的世界》等。

 

2000-00-00


日本雜誌

LeslieCheungCyberworld © 2024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