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張國榮的電影不是看得懂看不懂的問題


 

 2010-01-06

 

(原標題:美國人眼中的中國電影:看不懂但很喜歡)

 

文章來源:網易讀書

 

摘自《對話美國》 作者:歐亞倫

 

山奇(外文出版社)

著名策劃人/音樂人/製作人/導演。江南大學中文系畢業,北京大學哲學系美學和文化創意產業碩士研究生,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和社會學學院美學和文化創意產業博士研究生(在讀)

 

   

歐亞倫

 

1989年畢業於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政治經濟學部1990年赴台灣,任長榮國際集團諮詢開發部顧問,並在中國大陸與台灣之間頻繁往來,開始接觸與瞭解中國文化與社會。1998年赴日本,入早稻田大學亞太研究所攻讀國際貿易,先後獲國際金融學碩士和國際經濟學博士學位。在早稻田大學期間,適逢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應邀到早稻田大學演講,有幸為江澤民主席作同聲英語翻譯,自此關注中國經濟問題的研究,並定下博士畢業後到中國工作的決心。2008年來中國。現供職天津南開大學經濟學院,任經濟學教授,同時擔任北京師範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博士課程講師、南開大學濱海發展研究院科技發展研究經濟專家等。

 

   

 

歐亞倫說:「我覺得張國榮的電影不是看得懂看不懂的問題,你完全聽不懂還是會覺得很好看。張國榮的電影從人的表情、人的衣服到人的動作都非常有藝術感,包括張藝謀的電影,雖然聽不懂中文,還是喜歡看裏面的故事。」

 

   

 

 

(只節錄有關張國榮的部份)

 

中國內地的電影你看過哪些?

 

歐亞倫:我看過不少中國內地的電影,可是我覺得不是那麼容易能區分香港的電影跟內地的電影。

 

山奇:因為越來越相互融合了。

 

歐亞倫:很多年前香港的電影還主要是武俠片,那些武俠片講的都是中國內地的故事,根本不是香港的故事。他們的武俠片的故事都是發生在北京、上海、山東等地方的。

 

山奇:是香港電影人製作的,但最終體現的是香港表層之下中國人的理念和意識。

歐亞倫:也許你永遠解不開這個問題,你不能說北京人代表中國,因為他們只能代表北京的文化。

 

山奇:在中國,北京在某種意義上就代表中國。

 

歐亞倫:可是上海就代表上海,他們不能代表全中國,因為上海的文化太不一樣。

山奇:中國文化是一種融合,包含著北方、南方,東方、西方,海派與泥土派,洋裝與大褂,在中國人看來,這一切都可以是中國文化的一個部分。尤其是改革開放三十年,這種觀念更明顯了。

 

歐亞倫:對。而且中國的歷史那麼長,有的朝代曾擴大到歐洲,所以一講到中國文化,要先問一個問題是什麼時代,因為如果講的是古代,有時候中國就已經幾乎包括全亞洲了。

 

山奇:擴大到歐洲的是成吉思汗與蒙哥、拔都的年代。我們剛才說的是電影文化。

 

歐亞倫:可是我覺得如果沒有香港電影,現在世界幾乎都不可能知道中國的電影作品。

 

山奇:李小龍。

 

歐亞倫:還有成龍,還有李連傑,還有張國榮。

 

山奇: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上海電影在世界上可是領先的,包括《小城之春》、《一江春水向東流》、《七十二家房客》、《馬路天使》這樣一些電影,當時可是代表了世界的高水準。香港胡金銓拍的一些武俠片在國外比較受關注,香港電影對中國內地電影的發展是有推動作用的。美國對中國電影哪些比較關注呢?

 

歐亞倫:到現在全部用中文,沒有英文的,最影響美國人的是張國榮

 

山奇:張國榮的哪部電影?《英雄本色》?《霸王別姬》?

 

歐亞倫:很多。如果美國人喜歡誰,他們就想要看全套的。

 

山奇:他的電影在美國放映嗎?

 

歐亞倫:是的,他有很多有英文字幕的中文電影在美國放映。

 

山奇:張國榮是說中文?

 

歐亞倫:很多他的電影都只有中文和中文字幕,而沒有英文字幕。

 

山奇:美國人怎麼看呢?看不懂吧?

 

歐亞倫:沒有沒有,我覺得張國榮的電影不是看得懂看不懂的問題,你完全聽不懂還是會覺得很好看。張國榮的電影從人的表情、人的衣服到人的動作都非常有藝術感,包括張藝謀的電影,雖然聽不懂中文,還是喜歡看裏面的故事。

 

山奇:看視覺的東西。

 

歐亞倫:對。像李連傑主演的電影《英雄》,很多人聽不懂還是喜歡看,因為他們像看一個藝術展覽一樣,看影片的顏色,很美的畫面,宏大的背景,很多人說只要用眼睛看就行了。

 

山奇:視覺盛宴。張藝謀的影片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色彩。當年他就是學攝影的出身,所以他的《紅高粱》、《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還有《英雄》、《十面埋伏》,色彩感都非常強。

 


內地網站

LeslieCheungCyberworld © 2024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