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戲迷學者洛楓


 

 2008-04-14

 

文:馬傑偉(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及傳播學院教授)

人民館專欄



深夜讀完洛楓新著《禁色的蝴蝶》。把厚厚的書卷放回書架。張國榮的藝術形象、生活故事,以至傳媒的迫逼與歌頌,亦在深刻的篇章?,萬花筒一樣繽紛展現。

 

書卷蓋上,張國榮紫紅色的圖像依然鮮明,但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洛楓的傾情投入。在香港,我從未讀過一本作者如此情迷的學術著作。洛楓以學者的嚴謹與理性,同時又以戲迷和星迷的執著與熱情,寫出這一本作品,既具文化深度,亦有喜怒愛惡形於色的個人風格。這是一本罕有的香港文化論述,打破了學術與普及書寫的界線,也結合了「學者」與「歌迷」看似對立的論述身分。

 

洛楓寫道,她得悉張國榮跳樓身亡後的那個清晨,她在台北,「推開十四樓的窗戶,潮濕的風使空氣更加凝結,我把半個身子攀出窗外,沒有車聲、人聲,畏高的我只聽見噼啪作響的心跳。」

 

不錯,洛楓把自己整個人也投入了張國榮那飛躍半空化為蝴蝶的身分中去。她分析香港傳媒如何醜化、追擊、傷害生前與死後的張國榮,下筆是充滿憤怒、不平與憐惜,指向「傳媒殺人」的冷血不仁,更批評香港評論某些封建八股的惡毒筆鋒。

 

她坦然自認是「戲迷學者」,不避粉絲熱情可能蓋過理智分析的忌諱,大膽用情下筆,令我深感共鳴。她說:「我也從來不覺得學術研究式學院規範有什麼值得高韜的姿勢,那些框架、那些空間也不過是塵世間的寄身而已!」戲迷的投入、學者的堅持,成就了這一本難得的《禁色的蝴蝶》。

 


明報

LeslieCheungCyberworld © 2024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