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獨家風景:以真誠回應真誠


 

2009-11-19

 

文:呂書練  

 

在聯合醫院出版的一本三十五周年紀念書中,披露了張國榮二十一年前匿名關懷臨終病人的往事,多份報章做了顯著報道。這是令人欣慰的新聞。九七後香港有一個明顯轉變是:演藝界的消失,這在零三年底隨梅艷芳的病逝達到高峰。其實,今日東方之珠黯然失色,又豈止是演藝光芒褪落?  

 

張國榮是那種你接觸之後就很難忘記的人。他逝世以後,不少評論都說他是一位在藝術上被忽視或低估了的歌手和演員,其實這一點,他生前自己深知,至少我在訪問中就強烈感覺到,其中有幾句關於金馬獎的話,我沒寫出來。藝術家的執令他不願隨波逐流,擇以甘之如飴的低調獨行,令他受到某些小圈子的排擠。但非利害關係的粉絲,卻以發自內心的真誠回應了他的真誠。  

 

非娛樂記者出身的我嚴循跟被訪者保持距離的職業操守,卻多次在關鍵時刻得以獨家訪問名人,我在深感幸運之餘,唯對張國榮接受訪問感觸尤深。因為他在病中,我也在病中,那篇近萬字的訪問稿和章子怡專訪就是我接受治療後在病床邊斷斷續續趕寫的。  

 

當時,作為一個大牌明星要復出開演唱會,想跟他做專訪的名雜誌很多,而我之前並不認識他,籌備的新雜誌也是原創的,居然異想天開地要求做獨家專訪。唱片公司高層反對是在情理之中,然而,跟我會面後的「哥哥」不單同意做獨家,更尊重我的原始設想,同意跟當時港人還很陌生的章子怡並列做封面(雙封面)。  

 

他逝世時,我工作的集團出版社要趕出紀念集,我幫手聯絡當年為他拍照的攝影師夏永康,無論如何勸說,這位哀傷又至誠的攝影師都堅持不在這個時刻「出賣」照片。令我肅然起敬之餘,也自慚形穢。  

 

在今天已淪為公關城市的香港,像這種默默襄助弱勢者而不求特別回報的人已經極少!唯其如此,張國榮更值推崇,不僅僅是歌藝和演技。


文匯報

LeslieCheungCyberworld © 2024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