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百必看港片下月起放映 新舊《英雄本色》齊入選


 

 2011-09-20

 

(原標題:百必看港片下月起放映  電影資料館推選 新舊《英雄本色》齊入選)

 

香港電影發展近百年,康文署轄下電影資料館請來6名資深電影人,選出「100部不可不看的香港電影」。       /images/0000/2657/gb__20GB035_.jpg
/images/0000/2653/gb_20gb201.gif /images/0000/2655/gb_20gb202.gif       

作品橫跨20世紀,從 1940年代由「香港電影之父」黎民偉執導的《勳業千秋》、李小龍當童星的《細路祥》,到賣座電影《賭神》等均榜上有名。康文署下月起分3年,將百部電影 重新放映,市民花30元便可入場重溫昔日光影。

 

憑《桃姐》一片助葉德嫻奪威尼斯影后的導演許鞍華,雖憑《瘋劫》、《撞到正》、《投奔怒海》和《書劍恩仇錄》4作品入圍「百大」,但她昨出席公布儀式時表示,近年拍攝寫實電影的空間日漸收窄,慨嘆除非有文化和電影基金資助,否則難以拍有質素電影。



另外,由於資料館在選取電影時以2000年作分水嶺,令近10年賣座電影如《無間道》,或揚威國際的《歲月神偷》都未入圍。     

  

 

20世紀內

6人評選重藝術性 

 

百部獲推選作品由1916年至1999年間發表,包括了58名導演於不同年代的香港電影,遠至1916年的歷史紀錄片《經巡中國》,近至1999年杜琪的《鎗火》。導演方面,以吳回的入圍作品最多(5部),其次為朱石麟(如《清宮秘史》)、徐克 (如《蝶變》)、楚原(如《愛奴》)及許鞍華等,均有4部入圍。

 

百部電影由6人推選小組選出,小組成員之一、電影資料館節目策劃何思穎說,評選著重藝術性及可看性等準則,而50及80年代都是電影黃金時代,如50年代的《父母心》,講述只懂空談的男性與錙銖必計女性的分別,「無錢都要供仔女讀書」的社會題材,時至今日仍存在。

 

5080年代興盛 吳回5戲入圍 

 

50年代電影最多,共27部,包括李小龍主演的《細路祥》、經典演員吳楚帆的《家、春、秋》。當然不少得六七十年代一系列武俠或國語片,如李翰祥的《武則天》、胡金銓的《大醉俠》、張徹的《刺馬》;80年代則有24部電影,包括新浪潮的《邊緣人》、《半邊人》,以及《賭神》等。「跨時代」的新舊版《黃飛鴻》、《英雄本色》亦入選。

  

何又說,《邊緣人》開創以底為題電影的先河,而橫跨20年的《英雄本色》,亦道出社會對釋囚看法的分別;至於90年代的愛情片《甜蜜蜜》,則演繹出新移民來港生活點滴。

 

 

浸大電影學院副教授盧偉力認為,50年代香港電影質素最高,藝術水平、寫實題材較多,而80年代有新浪潮電影的衝擊社會文化。但隨年月過去,拍攝寫實電影的導演愈來愈少,近年許鞍華的「天水圍系列」,以至《桃姐》,已經是少有的社會寫實佳作。

 

 

/images/0000/2661/gb__20GB025_.jpg /images/0000/2665/gb__20GB002_.jpg
(圖1)   (圖2)

 

新舊《英雄本色》齊入選 

 

 

百套入選必看電影中,可見一些近代入選電影,內容、片名與1950至60年代的入選電影相似或有關,如黃飛鴻系列,其中1986年吳宇森的《英雄本色》(圖1),與1967年龍剛執導的《英雄本色》(圖2)片名相同,前者可說是向後者版本致敬。

 

由龍剛自編自導的《英雄本色》,講述男主角謝賢是釋囚,出獄後重投社會工作卻飽受白眼,更被奸角石堅逼害,他為救弟弟以身犯險,角色設計猶如吳宇森版本裏狄龍一角。當年龍剛為配合劇情,為謝賢設計不少動作場面,深受觀眾歡迎。

                                                                                                           

 


明報

LeslieCheungCyberworld © 2024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