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難忘懷的阿飛
文:雲風
《阿飛正傳》應該是張國榮演技的一次轉變,在他以後的不少角色裏都能看到「阿飛」給他帶來的影響。這部片子的幾位演員在片中的表現都可圈可點,哪怕是最後一個鏡頭才出場的梁朝偉,都有上佳的表現,做為主角的張國榮在其中自然最具份量,這部片子也讓他拿下了香港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的榮譽。
電影表演不同於舞台,舞台上需要大聲,需要指向性,而電影更具生活化,因爲你的低語觀衆也會聽得很清楚。所以在處理角色的時候更需要火候,過猶不及,控制得住才是會演戲的演員。而張國榮在本片中就很好的處理了這些內容,如對特寫鏡頭的低調處理。特寫鏡頭在視覺上看來是一個重音,如果這時候演員的表情像殺豬般緊張且誇張的話,相信觀衆的胃就會起物理反應。表情大起大落的,表演痕迹就重。而張國榮在本片特寫中的微笑與不笑,還有低頭說話等動作,掌握得很到位,很生活化,一下子拉近觀影距離。
|
演員應該用什麼狀態來表演?比如要演喝醉的一場戲,好的演員不應該是只會「演」一個醉漢,而是要「成為」一個醉漢。醉漢是什麼樣?醉漢往往是努力讓人感覺到他是清醒的。而外表越是平靜的,內心越是波動,而這波動往往可以從肢體語言表現出來,這一點在張國榮演的旭仔身上有比較明顯的體現。 |
如旭仔發怒的一場戲,他在浴室裏毆打泡自己養母的小白臉,出來之後,照鏡子。這時候一個特寫,他臉上還 | ![]() |
是沒其他表情。觀衆卻看得出,他在用力地梳頭。手的用力就足以說明內心的憤怒。這種處理就比眼冒怒火狠狠地罵幾句娘,要來得反差更大,印象更深,也對人物塑造很有幫助。
另外,對話的輕重、速度也是一個好演員很注意的問題。旭仔與養母的對話就很值得細細地聽。另外,在對話場面看演技,不光要看說話的人,更要看聽者一方的反應,這是最能看出演技的地方。有的時候看某些電視劇的對話,也不管人家說什麼,不說話的一方估計還在想下了班去哪打牌,老是擺出一幅木瓜臉。
說到旭仔和養母,這裏要著重分析影片中段的一場戲,旭仔逼養母說出自己的身世,告訴自己的親生母親是誰。這段戲充分展現了張國榮在《阿飛正傳》中的精彩演技,比較有代表性。
這場戲由一個鏡頭組成。張處於螢幕的左邊,背對觀衆露出右肩以上部位,只看得到側臉,而他的養母處於畫面的,中景,面向觀衆,臉朝著張。在養母的背後,有面鏡子能反射出張的正面。以下是兩人有關張親生母親的一段對話,全是養母在說。由於張是背面,但處於特寫的範圍,所以一些小動作觀衆可以看得比較清楚。
|
|
這一段2分多鐘可謂精品,無論是兩位演員的表演、眼神和語速以及掌握的節奏都恰到好處。也是影片的高潮和轉捩點。而作爲沒有對話的一方,張國榮在身體語言的上的表現很到位。而與張國榮演對手戲的潘迪華也是一名老演員了,這兩強相碰無疑是火花四濺的。
這部片子終於讓王家衛在電影界圍起了一塊閃亮自留地,也讓張國榮在影視圈走出了一片廣闊的天。
《阿飛正傳》不少鏡頭刻意經營出那時候港片少有的迷人感性,滲出一種或多或少的戀舊情懷。還記得在影片的結尾,那火車外不斷掠過的叢叢綠樹之間,浮動著一份濃郁的憂傷。旭仔在無力地,輕輕地吐著生命裏的最後幾絲氣息:「今天天氣看起來很好,不知道日落的時候會是什麽樣子。」
也許,這就是阿飛。至少,這就是張國榮給觀衆留下的那個最難忘懷的阿飛。
張國榮的電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