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得起時間考驗的《阿飛正傳》
一九五五年 占士甸(James Dean)Rebel Without a Cause
一九九零年 張國榮(Leslie Cheung)Days of Being Wild
《阿飛正傳》在一九八九年已開始籌備拍攝工作,最初王家衛接觸張國榮時只是找他客串演出一角。張國榮原以為拍完此片再完成告別演唱會便正式離開娛樂圈,《阿》片便順理成章成為他最後一部電影。後來這部片開拍日期一拖再拖,直至九零年中才正式開拍。王家衛邊拍邊加張國榮的戲份,於是他由原本的客串變成了第一集的男主角,他飾演旭仔一角被稱為不作他人選。而此片另一主角劉德華,在九龍城寨拍了三個月的戲份,卻全被王家衛剪掉,有傳因此令他對王感到十分不滿。
《阿》片因為集合最當時得令的六位演員,且投資巨大,開拍以來一直都是萬眾矚目讓人期待,而且傳聞多多,包括用了達五十萬呎菲林,因為片長,要分上下集放映,而下集可用的菲林只得三份一,但成本已用了二千五百萬,有傳老闆鄧光榮一度對王家衛有微言。
影片在九零年的十二月十四日大功告成舉行首映,並於十二月十五日正式上映。由於此片放棄傳統的說故事方式,採用極端的抽離的拍攝手法,因此與觀眾的觀影習慣有所距離,看慣港產片三分鐘一個笑位或者動作連場的觀眾自然一時未能適應影片緩慢的節奏、陰暗的畫面及沉鬱的調子。加上《阿飛正傳》的片名讓人錯覺是一部激情火爆的電影,卻原來是部浪漫愛情片,觀眾有被誤導的感覺。因此有說當年部份觀眾,尤其午夜場的觀眾甚為不滿,有的怨聲載道中途離場。聞說此片在韓國上映時反應更激烈,有人甚至放火燒戲院。
無可否認《阿飛正傳》是香港電影史上其中一部最重要的電影,雖然當年上映時極富爭議性,觀眾反應毀譽參半,票房亦失利,但其義無反顧的認真製作及誠意,均獲得業界一致認同,絕對是一部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經典電影。《阿》片分別在香港電影金像獎、台灣金馬獎及亞太影展獲得多個獎項,進一步肯定了它的藝術成就。
當年張國榮演罷《阿飛正傳》後曾表示此片是他從影以來最佳的作品。他指王家衛要求十分嚴格,會建議演員用不同方法演繹角色,嘗試跳出自己的框框,他十分欣賞王的工作態度,認為這才可擦出火花。張國榮本身對六十年代有種特殊感覺,他在西摩臺拍戲就像返回自己家裏一樣,所以演來亦加倍投入。